您的位置:首页 > > 行业动态

一文读懂养老服务体系认证:标准、流程与价值全景图

2025-06-1913

养老服务认证是由国家认可的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养老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过程管理及绩效结果进行的系统性评价体系。它依据SB/T 10944-2012《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和RB/T 303-2016《养老服务认证技术导则》两大核心标准,覆盖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服务组织,旨在通过等级评定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一、认证标准体系:从基础要求到等级划分

 1. 核心认证依据

居家服务规范(SB/T 10944-2012):明确居家养老服务的场所设施、人员配置、服务内容及安全要求  

技术导则(RB/T 303-2016):规定评价方法、流程设计及等级评定规则 

2. 等级划分机制

认证结果按服务能力划分为五级,从低到高分别为A级至AAAAA级。评级维度包括:  

服务人员资质:护理员持证比例、医护人员配置  

服务内容覆盖: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关怀等  

管理效能:风险控制、应急预案、质量追溯体系  

客户关系:投诉处理、满意度调查(要求≥90%)  

3. 全国统一评定体系

民政部2019年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体系的指导意见》,推动建立**国家标准(GB/T 37276-2018)为核心的互认体系,要求2022年前实现:  

- 地方原有三级以下机构可平移转换  

- 四级以上机构到期后需按国标重新评定  

- 杜绝评定收费,确保公益性和透明度  

 二、认证实施流程:四阶段闭环管理

1. 前期准备阶段(1-3个月)

差距分析:比对现行服务与认证标准的缺失项  

文件编制:制定《养老服务质量管理手册》及18个核心程序文件  

全员培训:覆盖服务规范、应急处理、记录管理等  

2. 申请与审核阶段

资料提交:需准备20余类文件,包括:  

  - 机构资质(备案回执、消防验收证明)  

  - 人员档案(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医护人员执业证)  

  - 运营记录(照护服务日志、药品管理台账)  

两级审核:  

一阶段文件审核:验证体系完整性  

二阶段现场评价:通过服务场景模拟、老人访谈、设施检查等验证执行有效性  

 3. 认证后持续改进

年度监督审核:每年抽查服务记录与风险管控  

动态降级机制: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抽查不达标者取消等级  

数据驱动优化:分析满意度调查、事故率等指标  

 三、认证的价值链影响

 1. 对养老机构:竞争力升级

管理提质:某机构通过认证后服务差错率下降40%,员工操作标准化率达95%  

品牌增值:AAAA级以上机构入住率平均提升30%,溢价空间达15%-20%  

2. 对行业:良性生态构建

淘汰落后产能:未达A级机构被限制参与政府购买服务  

促资源倾斜:上海对AAA级以上机构给予每床位万元补贴  

降低监管成本:认证数据接入民政“金民工程”,实现风险预警  

3. 对老年人:服务保障强化

选择透明化:等级标识帮助快速识别机构能力(如AAAAA级需配备认知症专区)  

权益可追溯:认证要求服务全流程记录,纠纷处理时效缩短50%  

> 认证的本质是信任传递——将分散的服务体验转化为可验证的系统能力,使“品质”不再依赖口碑相传,而是通过标准化的尺度和第三方背书实现可衡量、可比较。

截至2025年,全国已有超60%的养老机构参与认证体系,其中AAA级以上占比达35%。随着《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等23项配套国标的完善,认证正从“加分项”变为行业**准入式基础设施**,驱动中国养老从“有保障”向“有品质”的时代跨越。

在线客服

关闭

客户服务热线

+86-021-60130413(总经理室)
+86-021-60130415(市场部)

在线客服
×
关闭
关闭
免费电话

本通话使用电话回拨能力,完全免费
将对您的号码严格保密,请放心使用

开始通话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