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帮扶中小微企业的通知》,明确提出通过质量融资增信机制,优化金融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是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也为推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升级、落实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提供了新的契机。
质量融资增信机制的核心在于将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转化为信用资源,从而提升其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在这一过程中,ISO系列国际标准认证体系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不仅体现了企业在产品与服务方面的规范化水平,也成为金融机构评估企业信用的重要参考指标。此外,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则与ESG中的环境(E)和社会(S)维度高度契合,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融资信誉。
与此同时,《通知》强调要推动定制开发质量融资增信专项产品,并促进相关要素信息共享。这为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提供了方向——通过整合企业获得的ISO认证、质量奖、标准化建设成果等信息,构建多维度的企业综合评价模型,实现精准授信和风险控制。这种基于质量数据的金融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也引导企业持续改进管理、提升绩效,向ESG目标迈进。
此外,《通知》鼓励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加强协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和支持。结合当前国家推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发展的大背景,各地可探索将质量融资增信与ESG信息披露机制相衔接,鼓励获得高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优先获得融资支持,形成“质量提升—信用增强—融资便利—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