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通过曝光认证行业乱象,对行业提出以下核心要求,旨在强化质量监管、提升认证公信力:
一、强化认证标准动态调整与执行
1. 完善高风险产品认证管理
针对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燃气器具等安全风险较高产品,及时纳入CCC认证目录,暂停或撤销不达标企业的认证证书,从源头堵住质量漏洞。
2. 推进新标准快速换版
结合晚会曝光的灭火器等产品缺陷,要求认证机构联合技术部门更新技术规范,督促企业按新标准生产并完成认证换版。
二、加强全链条监管与执法协同
1. 生产端全覆盖检查
对生产企业开展原材料采购、生产工序、出厂检验全流程核查,严打“减配降质”等违规行为,如电线电缆企业“打折”生产被重点整治26。
2. 销售端精准溯源追责
对市场销售的问题产品(如非标电线电缆)实施封存、召回,追溯产销源头并打击制假窝点,形成“查扣-溯源-惩处”闭环。
3. 强化抽查与结果公示
采用“双随机+靶向性”抽查模式,定期公布抽查结果并建立问题企业“黑名单”,提升监管透明度。
三、打击虚假认证与规范机构行为
1. 严查“花钱买认证”乱象
针对有机农产品认证造假等行为,要求机构严控审核流程,禁止“形式化认证”和关联交易,确保认证独立性。
2. 加强机构资质监管
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2024年共撤销38家违规机构资质,并通过经济处罚、行政告诫等手段强化威慑。
四、推动行业自律与技术升级
1. 建立企业自律承诺机制
组织灭火器等高风险产品企业签署自律承诺书,公开质量保障措施并接受社会监督,如全国450余家灭火器企业集体承诺合规生产。
2. 推广数字化认证手段
利用二维码实现产品身份信息可追溯,消费者可通过扫码验证真伪,提升消费信任度。
五、深化消费者教育与权益保护
1. 普及认证标识知识
通过专项整治行动宣传CCC认证、绿色产品认证等标识,提升消费者对合格产品的辨识能力。
2. 畅通举报与维权渠道
鼓励消费者举报疑似虚假认证或问题产品,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共治格局。
3.15晚会通过曝光倒逼认证行业建立“标准动态化、监管闭环化、机构规范化”的治理体系,最终目标是构建以信任为基础的消费环境,从源头保障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