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 公司新闻

零碳转型下,企业供应链减碳的破局之道

2025-04-184

在零碳转型这场波澜壮阔的战役中,供应链减碳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数据显示,供应链碳排放占企业总排放的 60%-90%,这一占比如同沉重的巨石,压在企业迈向零碳的道路上。它清晰地表明,若企业想要成功实现零碳转型,供应链减碳是绝对无法绕过的关键环节,其成效直接关乎企业零碳目标的成败。

外部压力如山:倒逼企业即刻行动

当下,外部环境的变化正以迅猛之势,逼迫企业投身供应链减碳行动。欧盟碳关税的落地,犹如一记重锤,敲响了企业减碳的警钟。那些出口欧盟的企业,若供应链碳排放不达标,将面临高额关税,成本大幅增加,产品竞争力骤降。与此同时,国际巨头纷纷要求供应商提供 “零碳证明”,这成为企业进入国际供应链体系的新门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若想在零碳竞争中脱颖而出,将供应商纳入减碳 “统一战线” 迫在眉睫。然而,供应链减碳之路荆棘丛生,国际规则的不断重构,让企业难以快速适应;减碳带来的成本上升,与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需求产生矛盾;而供应链各环节数据不透明,又使企业难以精准制定减碳策略。这些难题,无一不在催促企业迅速行动,寻找破局之法。

“胡萝卜 + 大棒”:驱动供应商减碳的双轮

要让供应商 “心甘情愿” 地参与减碳,建立 “胡萝卜 + 大棒” 协同机制十分有效。所谓 “大棒”,即设定硬性门槛。企业可制定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对于不达标的供应商,减少订单甚至终止合作,以此形成强大的外部压力,促使供应商主动寻求减碳改进。而 “胡萝卜” 则是共享减碳红利。对于积极减碳且成果显著的供应商,企业可给予价格优惠、优先合作、更高的付款速度等奖励,让供应商切实从减碳行动中受益,激发其内在动力。

技术赋能:照亮供应链减碳之路

技术在供应链减碳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方面,企业可搭建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借助这一平台,企业能够实时、精准地监测供应链各环节的碳排放数据,将原本隐藏在暗处的碳排放情况清晰呈现,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减碳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绿色技术共享。企业若掌握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如高效的能源回收利用技术、新型环保材料应用技术等,可分享给供应商。通过技术输出,帮助供应商提升减碳能力,进而带动整个供应链的减碳进程。

金融杠杆:撬动供应链减碳的力量

绿色信贷、碳金融等金融工具,为供应链减碳注入了新动力。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为供应商提供低息的绿色信贷,帮助其解决购置环保设备、升级生产工艺时面临的资金难题。同时,在碳金融市场,企业可与供应商共同开展碳交易、碳资产质押等业务。当供应商通过减碳获得碳资产,并在市场中实现价值转化时,便能获得额外的经济收益,从而极大地激发其减碳积极性。

警惕 “漂绿” 陷阱:稳健推进减碳进程

在推进供应链减碳时,企业必须时刻警惕 “漂绿” 陷阱。“漂绿” 行为,即企业虚假宣传自身减碳成果,不仅严重损害企业声誉,还可能触犯法律。为避免陷入其中,企业应严格遵循相关规范,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阶段、有计划地实施减碳行动。利用区块链技术保证碳数据真实可靠,区块链的不可篡改特性,可确保碳数据从采集、记录到传输的全过程真实可信,为企业供应链减碳筑牢诚信根基,稳步提升零碳竞争力。

在零碳转型的征程中,供应链减碳虽困难重重,但只要企业精准施策,定能突出重围,在绿色发展的赛道上抢占先机。

在线客服

关闭

客户服务热线

+86-021-60130413(总经理室)
+86-021-60130415(市场部)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