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 公司新闻

5起检测机构弄虚作假案件被通报

2025-06-064

2025 年 6 月,多起检测机构弄虚作假案件相继被曝光,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内掀起轩然大波。这些案件不仅严重违背了行业的诚信原则,更对公众利益、市场秩序以及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在全球共同关注认证认可、重视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当下,此类事件的频发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

典型案例直击:触目惊心的造假行径

环境监测领域:虚假报告横行,危害生态治理根基

6 月 5 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 5 件环境资源审判示范性案例中,一起环境监测造假案件格外引人关注。某检测公司自 2018 年 4 月成立后,凭借其在土壤、环境空气和废气、水和废水等多领域的检验检测资质,本应承担起守护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的重任。然而,在 2021 年 3 月至 2023 年 10 月期间,为了迎合客户不正当需求、获取更多利润,该公司及石某涛等 6 人在环境监测业务中大肆弄虚作假,竟出具了高达 222 份环境监测虚假报告。这些虚假报告涉及陕西省西安市、榆林市等五个地市的 44 家委托单位,覆盖能源、化工、钢铁、医疗等多个行业,监测项目包含废气、废水、土壤等多个方面,违法所得多达 76 万余元 。无独有偶,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在 6 月 5 日发布的江苏省首例环境检验检测机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案中,一家成立于 2005 年、具备多项检验检测资质的环境科技公司,为追逐经济利益,在 2023 年 1 月至 7 月期间,通过多种恶劣手段出具几十份 “假报告”,违法获利 157.9 万余元。其造假手段包括夜间噪声检测不去现场却出具 “合格” 意见、不按规范采样却伪造采样时间地点和记录,甚至在办公室 “空抽” 采样等 。

机动车检测领域:作弊手段翻新,威胁大气环境与交通安全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与公安机关前不久联手破获了当地首例机动车检验机构环境犯罪行刑衔接类案件。随着车辆检测方式向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检测转变,部分尾气排放不合格车辆企图蒙混过关,而一些机动车检测机构在利益驱使下主动参与作弊。执法人员在日常监测中发现,一家车检机构对不同车辆进行检测时,出具的多份检验报告中包含相同的发动机控制单元软件标定识别码和车辆识别代码,涉嫌伪造检测数据。经深入调查,该检测机构使用 OBD 作弊器篡改数据,使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能在官方平台显示 “达标”,从而 “带病” 上路 。此类作弊行为并非个例,生态环境部在今年 1 月通报了 OBD 作弊产业链典型问题,显示作弊设备已形成 “产 - 销 - 用” 全链条,机动车检测作弊呈现跨区域、规模化特点,给监管带来巨大挑战 。

室内检测领域:制造 “甲醛焦虑”,侵害消费者权益

在室内检测领域,部分检测机构为谋取私利,不惜制造 “甲醛焦虑”,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据央广网报道,成都的杜兰在搬家前购买了某检测机构的全屋甲醛检测和治理服务,然而经该机构治理后,实际甲醛含量仍超国标 1 倍多。进一步调查发现,该检测机构不管房屋甲醛是否超标,都通过调控检测设备让数据超标,诱导客户购买甲醛治理服务,甚至有加盟商员工因未调高检测数据而遭总部批评 。

危害剖析:造假行为的连锁反应

检测机构的弄虚作假行为犹如一颗毒瘤,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严重危害。在环境监测方面,虚假报告使政府主管机关无法准确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导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决策缺乏可靠依据,严重阻碍了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损害了广大民众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机动车检测作弊则让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继续行驶在道路上,加重了大气污染,威胁公众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削弱了机动车排放检验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关键作用,破坏了相关环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而室内检测造假不仅误导消费者,使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面临健康风险,还扰乱了室内检测与治理市场的正常秩序,让合法经营的企业受到不正当竞争的冲击,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

应对举措:强化监管与行业自律并行

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检测机构弄虚作假案件,相关部门迅速行动,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应对措施。在司法层面,人民法院对涉案的检测机构及责任人员依法严惩。如在上述环境监测造假案件中,西安铁路运输法院一审判决某检测公司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判处罚金 20 万元,石某涛等 6 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至九个月不等,并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三年内从事环境监测及相关职业 。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对涉事环境科技公司判处罚金 100 万元,追缴违法所得,其 3 名主管人员被判处 2 年 3 个月至 1 年 6 个月不等刑期,并分处相应罚金 。在行政监管方面,各地加强了对检测机构的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筛查等手段,及时发现并查处造假行为。例如,天津市进一步升级机动车检验标准,要求车检机构在检测过程中拍摄 “三张照片” 上传至监管系统,约束规范检测流程,减少作弊行为 。同时,行业协会也积极发挥作用,加强行业自律,通过制定行业规范、开展诚信教育等方式,引导检测机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诚信底线 。

展望未来:重建信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检测机构作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肩负着保障数据准确、传递市场信任的重任。此次多起弄虚作假案件的曝光,虽然给行业声誉带来了负面影响,但也为行业的自我革新提供了契机。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检测机构造假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持续强化监管协同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检测机构自身也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水平 。只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才能重建公众对检测行业的信任,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朝着规范、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诚信、可靠的检测市场环境早日到来,让检测数据真正成为保障公众利益、促进市场繁荣的有力支撑 。

在线客服

关闭

客户服务热线

+86-021-60130413(总经理室)
+86-021-60130415(市场部)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