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领全球制冷压缩机标准新纪元--两项 ISO 国际标准填补行业空白,赋能绿色低碳转型
2025 年 6 月 12 日,一场改写全球制冷压缩机行业规则的盛会在珠海拉开帷幕。由中国主导制定的《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评价》(ISO 18501:2025)与《离心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评价》(ISO 18483:2025)两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实现了从 “跟跑” 到 “领跑” 的历史性跨越,为全球制冷产业规范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 “中国方案”。
一、破冰之举:从空白到全球共识
作为全球制冷设备生产与消费第一大国,中国长期面临国际标准话语权缺失的困境。此次发布的两项标准,不仅填补了 ISO 近 20 年在制冷压缩机性能评价领域的空白,更首次将中国技术经验转化为国际通用规则。标准涵盖额定工况评价、能效允差、运行可靠性等核心维度,覆盖家用空调、数据中心冷水机组、热泵热水器等多场景应用,为全球超 17% 的制冷用电量提供能效提升路径。
二、技术攻坚:中国智慧的全球实践
这一突破背后,是中国企业与科研机构十年磨一剑的坚守。格力电器作为 ISO/TC86/SC4 分委会主席单位,联合清华大学、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等机构,历经 30 个月、18 场国际会议,协调德国、美国等 10 余国专家,将磁悬浮离心压缩机、三缸双级变容积比压缩机等 35 项国际领先技术融入标准体系。例如,离心式压缩机标准针对数据中心等高能耗场景,创新性引入全工况能效评价方法,预计可推动行业能效提升 15% 以上。
三、绿色赋能:开启全球产业新范式
在 “双碳” 目标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背景下,这两项标准成为行业转型的关键抓手。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制冷设备碳排放占全球总量的 7%,而新标准通过统一能效评价体系,将加速淘汰低效产品,预计到 2030 年可减少全球制冷领域碳排放超 10 亿吨。以格力为例,其搭载新标准的磁悬浮压缩机已在全球 300 多个数据中心应用,单台设备年节能超 200 万度。
四、规则重构:从产品出海到标准出海
此次突破不仅是技术胜利,更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标志性事件。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全省已主导或参与 3037 项国际标准,56 个国际标委会落户广东,形成 “技术研发 — 标准制定 — 产业应用” 的闭环。正如董明珠在发布会上所言:“消费者的需求才是真正的标准。” 中国正以标准为桥,推动 “中国制造” 向 “中国规则” 跃升,为全球绿色经济贡献中国智慧。
当珠海发布的标准电波传遍全球,制冷压缩机行业的未来已悄然改写。中国以自主创新打破技术壁垒,以开放姿态凝聚国际共识,不仅为产业升级注入动能,更在全球绿色转型中树立了 “中国标杆”。这场标准革命,既是中国制造实力的彰显,更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随着 ISO 18501 与 18483 的落地,全球制冷业正迈向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