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2025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重要平行分会——"新型能源与直流多元应用标准化"在青岛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中检支持,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机构联合承办,汇聚了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领军企业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直流技术标准化发展的新路径。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刘钢主持。中国中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孙玉友在致辞中强调,中国中检将积极履行央企责任,推进新型能源关键标准制定,深化国际合作,促进中德直流标准对接,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规则融合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孙颖指出,直流技术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其标准化工作对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和电网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现场发布了8项重要成果,包括69家单位联合发起的《全球直流用电侧电压等级标准化与协同创新的青岛倡议》。该倡议提出共建国际标准体系、打造检测认证全球互认机制、组建"直流用电侧标准化创新联盟"等具体举措。此外,《中国低压直流产业和技术发展报告(2025)》的发布,以及首批"中德DC100"直流应用案例的公布,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督管理司消费品认证处处长张威介绍了"新型能源变革下直流终端用能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研究"课题进展,建议通过质量认证手段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杰分享了青岛在氢能、储能等领域的标准化布局,表示将继续为新型能源标准化发展提供支持。
海尔智家副总裁宋玉军从企业实践角度提出,行业发展应聚焦技术纵深、标准体系建设和场景协同三大方向。会议还启动了《新型能源系统下直流终端用能产品标准一体化发展研究》项目,并为山东区域"零碳"领跑示范项目颁发了证书。
本次会议搭建了"政策-跨界-国际-标准"四位一体的交流平台,标志着直流领域创新从"单点突破"向"体系化攻关"转变,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注入了新动能。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标准化工作将在推动直流技术应用、促进能源结构转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